修改密碼×

當前位置:首頁 > 徽韻資訊 > 心理資訊

2024-03-12 2024-03-12

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水平 科學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學生心理健康是中央重視、群眾關注的一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均作出了部署要求。教育部召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詢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對于進一步推動落實好中央要求、貫徹好去年4月印發的《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具有重要意義。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全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大學相關研究與調研數據來看,我國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但是,學生在抑郁、焦慮、學業倦怠、網絡成癮、自傷行為等方面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高發、多發、低齡化的態勢尚未根本扭轉。雖然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更加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但工作中還存在方法不科學、專業度不夠、人員不足等問題短板,影響了心理健康工作的實際成效。

  就當前的學校教育而言,在預防、識別和早期干預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等方面仍然存在許多突出問題:一是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和專業能力不足。如有些教師只關注學科教學,缺少對學生心理基本需求的理解,缺少在課堂教學、班級管理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缺少對有心理問題學生的恰當關注和支持。二是在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現、識別和早期干預方面缺少科學研究的專業支持?,F行的監測工具、監測方式、評價指標、結果應用等還沒有統一標準,缺乏對有效的干預方法、干預技術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性不足。心理健康教師是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力量,其專業水平也極大影響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專業水平。相關調研結果表明,“心理教師專業訓練不足”(57.4%)和“缺乏專業心理教師”(53.7%)是困擾心理健康工作的兩個普遍問題。四是師范院校培養適應心理健康工作新要求的心理教師的能力還不足。目前,各師范高校培養出的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存在較大差距,難以滿足當前廣泛而緊迫的實際需要。五是適應不同地方具體情況的多樣化“家—?!t—社”協同模式還未建立起來。在具體實踐中,不同主體間的責任分工、流程銜接、相互協同等還缺少科學規范的工作機制,學校聯動家庭、聯動醫院、聯動社會的作用還不夠。

  因此,需要進一步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水平,有以下幾條建議:

  第一,提升教師心理健康育人能力,筑牢學生心理健康的“免疫墻”

  心理健康要滲透到學校育人的全過程,以“五育并舉”推進心理健康,建議要進一步完善各級各類學校的課程體系、育人體系,更好地將心理健康監測納入教育評價體系,使學生在課堂和德育、體育、美育中舒適身心。建議加強對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完善教師心理健康培訓體系,打造適合學科教師的心理健康課程和資源,增強全體教師讀懂學生、理解學生的能力,幫助教師在學科教學、班級管理、家校協同中有效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法。

  第二,加強科學研究,提升早期識別能力,建好早發現、早干預的“阻斷墻”

  建議推進心理學與腦科學、教育學、醫學、人工智能等學科的有組織科研,加快研制符合當前中國兒童青少年特點的心理健康測評工具和預警方法。同時,針對抑郁、焦慮、學業倦怠、網絡成癮、自傷行為等突出問題,開展系列專題研究,立足實踐驗證干預方法效果,提煉形成系統解決方案,為學校和教師提供科學專業的識別、評估、干預工具并提供持續性的研究和策略支持。

  第三,加強心理教研工作和心理教師專業化培訓,提升數以萬計的在崗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

  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打通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建議深化心理健康教研工作,通過全國或區域研討、專題培訓、課題研究等形式,重點提升心理健康教研員隊伍的專業水平,著力培養一批能示范、懂啟發、促合作的優秀教研員。另一方面,要強化心理健康教師崗位認同,壓實各項支持保障,做好專業培訓、經驗交流、團隊研修等,激發其主動開展創新實踐研究,并通過全國案例征集、論壇、研討、培訓等形式推廣優秀經驗。

  第四,加強相關學科與師范院校能力建設,培養一批專業化的優秀心理健康教師

  建議進一步加強高校特別是師范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應用專碩、專博的建設,增加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博士點,可針對不同區域需求增設定向名額,大力培養一線急需的應用型人才。探索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培養的雙師制,培養能有效解決一線真問題的科研及應用型人才。

  第五,建立“家—?!t—社”多方協同機制,做好不同類型心理問題學生的分類管理與指導

  心理健康是動態發展的連續體,學生的發展性問題、亞健康問題、障礙類問題會互相轉化,不同心理疾病、學習困難、適應不良等問題經常伴隨共患。建議針對不同階段、不同類型問題學生,厘清不同主體的責任,明確“家—?!t—社”協同機制、流程和相應規范文件,形成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管理閉環。要研究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策略,完善各轉化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管理服務方案,如大中小不同學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及對應方法、學生休學和復學階段的管理銜接等。(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董奇)


2023-06-13 2023-06-13

教育部就《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答記者問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負責人就《行動計劃》有關內容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一、請問《行動計劃》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逐步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社會性難題。我國同樣也不例外,這些心理健康問題已逐漸從成人、職業群體擴展延伸至大中小學生群體,并呈現“低齡化”發展趨勢。加強青少年心理教育教育已成為當前全社會的共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關心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長發展,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部署了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教育部黨組高度重視,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衛生健康委等相關部門,合力推動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近年來,相繼印發了《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形勢下學生突出心理問題防治工作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并在2023年重點實施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專項行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各地和學校積極探索推進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測評,推進醫校協同和家校溝通。但受三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變得越來越凸顯,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和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等還有待加強。為切實解決這些問題,有必要研究制定《行動計劃》,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統籌各項工作和要素,全面促進學生心理健康,進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完善學校、家庭、社會和相關部門協同聯動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二、請簡要介紹一下《行動計劃》的研制過程?


答:《行動計劃》的研制過程本著摸清情況、找準癥結、廣納意見、有的放矢、慎重決策的原則進行,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一)開展調查研究。為全面了解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現狀、形勢和突出問題,自20218月以來,先后組織開展了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監測與預防調研,以抑郁癥、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為主要內容的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影響因素調研,以及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心理健康監測工作,全面調研訪談學生、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校長、學生家長等群體。

(二)研究起草文稿。根據調研情況和各地提出的工作舉措、經驗做法,在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工作目標、工作舉措和保障措施。

(三)組織專家論證。多次召開學生心理健康專題座談會,邀請衛生健康委、中科院等有關部門和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共同研判我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抑郁問題有關情況。聽取全國中小學、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和高等學校心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有關專家意見。

(四)廣泛征求部門意見。文稿多次征求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科學技術部、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衛生健康委等部門意見,在認真研究、充分吸納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

三、請問《行動計劃》提出的總體要求是什么?

 

答:在指導思想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實把心理健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統籌政策與制度、學科與人才、技術與環境,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培育學生熱愛生活、珍視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和不懈奮斗、榮辱不驚、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基本原則上。一是堅持全面發展。完善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堅持學習知識與提高全面素質相統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堅持健康第一。把健康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把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與解決學生成才發展的實際問題相結合,把心理健康工作質量作為衡量教育發展水平、辦學治校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三是堅持提升能力。統籌教師、教材、課程、學科、專業等建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建設,全方位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問題預防和監測機制,主動干預,增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四是堅持系統治理。健全多部門聯動和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聚焦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補短板、強弱項,系統強化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在工作目標上,到2025年,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學校比例達到95%,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比例達到60%。上述兩個目標的確定,充分參照當下工作現狀,充分考慮了在更加有力工作措施下的前景。據測算,兩個目標可以如期實現。

四、請問《行動計劃》如何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答:《行動計劃》提出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一是以德育心,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德育思政工作全過程,融入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和學生成長各環節,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二是以智慧心,優化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注重維護學生心理健康。三是以體強心,發揮體育調節情緒、疏解壓力作用,實施學校體育固本行動,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與健康課,支持學校全覆蓋、高質量開展體育課后服務。四是以美潤心,發揮美育豐富精神、溫潤心靈作用,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廣泛開展普及性強、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積極向上的美育實踐活動。五是以勞健心,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磨煉意志品質。

五、請問《行動計劃》對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一是開設心理健康相關課程。中小學校要結合相關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普通高校要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原則上應設置2個學分(32—36學時),有條件的高??砷_設更多樣、更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選修課。托幼機構應遵循兒童生理、心理特點,創設活動場景,培養積極心理品質。二是發揮課堂教學作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樹立自助、求助意識,學會理性面對困難和挫折,增強心理健康素質。三是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編寫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讀本,向家長、校長、班主任和輔導員等群體提供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操作指南等心理健康服務包。依托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中考和高考等重要活動和時間節點,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等作用,增強同伴支持。

六、請問《行動計劃》對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監測提出了哪些途徑?


答:《行動計劃》提出,將組織研制符合中國兒童青少年特點的心理健康測評工具,規范量表選用、監測實施和結果運用。組建面向大中小學的國家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監測專業機構,構建完整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監測體系。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測評??h級教育部門要組織區域內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測評,用好開學重要時段,每學年面向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等學生至少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測評,指導學??茖W規范運用測評結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檔案。高校每年應在新生入校后適時開展心理健康測評,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合理增加測評頻次和范圍,科學分析、合理應用測評結果,分類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七、請問《行動計劃》對完善心理預警干預提出了哪些辦法?


答:一是健全預警體系。縣級教育部門要依托有關單位建設區域性中小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規范心理咨詢輔導服務,定期面向區域內中小學提供業務指導、技能培訓。中小學校要加強心理輔導室建設,開展預警和干預工作。鼓勵高中、高校班級探索設置心理委員。高校要強化心理咨詢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學?!合怠嗉墶奚?個人”四級預警網絡,輔導員、班主任定期走訪學生宿舍,院系定期研判學生心理狀況。二是優化協作機制。指導學校與家庭、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等建立健全協同機制,加強物防、技防建設,及早發現學生嚴重心理健康問題,暢通預防轉介干預就醫通道,及時轉介、診斷、治療。健全精神或心理健康問題學生復學機制。


八、請問《行動計劃》對心理人才隊伍建設有何舉措?

 

答:一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完善《心理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加強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社會工作等相關學科專業和心理學類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建設。二是配齊心理健康教師。高校按師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且每校至少配備2名。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鼓勵配備具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教研制度,縣級教研機構配備心理教研員。三是暢通教師發展渠道。組織研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標準,形成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職稱制度相互銜接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體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稱評審可納入思政、德育教師系列或單獨評審。定期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支持社會力量、專業醫療機構參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行動,用好家校社協同心理關愛平臺,推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資源開發和培訓,提升教師發現并有效處置心理健康問題的能力。


九、請問《行動計劃》對開展心理健康研究有哪些考慮?

 

答:《行動計劃》提出,針對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匯聚心理科學、腦科學、人工智能等學科資源,支持全國和地方相關重點實驗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基礎性、前沿性和國際性研究。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設置學生心理健康實驗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研究。鼓勵支持將心理健康科研成果應用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等領域。

十、請問《行動計劃》對優化社會心理服務做了哪些部署?

 

答:一是提升社會心理服務能力。加強兒童醫院、精神??漆t院和婦幼保健機構兒童心理咨詢及??崎T診建設,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標準規范,加強綜合監管。協同搭建社區心理服務平臺,支持專業社工、志愿者等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向兒童青少年廣泛宣傳熱線電話,鼓勵有需要時撥打求助。二是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組織辦好家長學?;蚓W上家庭教育指導平臺,推動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建設,引導家長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樹立科學養育觀念。家長學?;蚣彝ソ逃笇Х照军c每年面向家長至少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指導推動地方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輔導中心建設,拓展服務內容,增強服務能力。推動建立集取證、心理疏導、身體檢查等功能于一體的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辦案區,在涉未成年人案件辦理中全面推行督促監護令,全面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組織發揮廣大五老優勢作用,推動五老工作室建設,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十一、請問《行動計劃》從哪些方面推動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環境?


答:一是規范開展科普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平臺和渠道,廣泛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和預防心理問題科普,推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經驗做法。二是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及時發現、清理、查處與學生有關的非法有害信息及出版物,重點清查問題較多的網絡游戲、直播、短視頻等,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全面治理校園及周邊、網絡平臺等面向未成年人無底線營銷危害身心健康的食品、玩具等。

十二、請問如何做好《行動計劃》的貫徹落實?


答: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將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納入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納入學校改革發展整體規劃,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和督導評估指標體系,作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和領導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內容。成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詢委員會。二是落實經費投入。加大統籌力度,優化支出結構,切實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經費保障。學校應將所需經費納入預算,滿足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健全多渠道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力量支持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三是培育推廣經驗。建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名校長工作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交流,遴選優秀案例。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創新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探索積累經驗,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

2021-05-27 2021-05-27

我們是如何參與到了集體的偏執中? 

我們是如何參與到了集體的偏執中?|魯伊基·肇嘉

本文整理自Luigi Zoja教授幾年前在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所做專題講座:“偏執與妄想:如何面對內心的小‘希特勒’”;經作者授權刊出。

大家好!今天要講的是在心理病理、心理疾病當中一個很特別、很獨特的問題:“偏執狂——瘋狂及其歷史”。


圖片


我在這個世紀初的時候住在紐約,大家都知道,在2001年9月11日發生了“911”事件。如果大家熟悉“偏執”這個詞語及其背后的含義,那么應該知道恐怖主義所引發的和他們內在的這樣一種恐懼、一種偏執是具有傳染性的,所以事件發生后,美國人變得非常偏執,媒體的報道也開始變得有一些偏執,甚至有一些我的同事,他們也都是榮格分析師,也變得偏執起來。


在這樣一種偏執情緒下,人們開始相信謠言,而不是事實。


圖片


一個人如果告訴我他有近視,那么我會想辦法去幫助他,但我不會因此也患上近視;同樣,如果我告訴你我有抑郁,你也不會因此變得和我一樣抑郁。但是偏執是不一樣的,它具有傳染性,比如說我有妄想和偏執的意念,告訴你之后你也會變得偏執。


一般的心理疾病只會對個人產生影響,而偏執則會影響整個集體,感染到整個社會,所以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我試圖從一種歷史學或心理疾病的角度去研究偏執,發現最為典型的例子是德國人在一戰之后的表現。德國在一戰的時候戰敗了,但是當時還是在國外,并沒有像其它戰爭中的國家軍隊那樣,戰敗之后回到自己的領土。一戰之后,德國人認為他們的失敗是由于陰謀造成的,這種情況對于偏執來說非常困難,因為這樣的謠言是無法被確認的。


當時,德國的軍隊面臨三個與戰爭有關的因素:一是美國投入到戰爭中;二是德國的聯盟瓦解了;三是英國阻斷了海上的交通與往來,導致德國無法獲得補給,軍隊對統治者說:“我們堅持不了一個月了”。這個時候,一些別有用心的政治家就利用這種氛圍制造謠言,說這是由猶太人的陰謀造成的。


圖片


在這里,大家能看到個體的妄想集體的妄想是有區別的,比如,昨天我們督導的個案的妄想是個人層面的,但是在一種集體或者整體的不安全感等特定氛圍中就會變成集體的妄想。


在戰爭后,德國面臨著巨額的軍事賠償,賠償幾乎是整個國家生產總值的百分之百,之后民眾就產生了巨大的整體性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就像是去飯店點餐的時候,在沒有吃飯之前就要付款,但因為通貨膨脹,你不確定吃完飯之后你要付多少錢。


雖然說希特勒的這些看法是很不合理的,但是民眾在偏執和妄想的影響下,他們需要的不是事實,而是能幫助他們擺脫當下困境的意念。


圖片


大家可能會熟悉,在一些中國神話中也有類似的意識,尤其是史前意識,這樣的意識其實是深植于我們內心的,這些意識雖然不是遵循理性的,但是它能幫助我們建立一種內在的功能。


在這一系列的史前意識當中,尤其是跨文化的普適的意識形式中,有一種儀式從原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即使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文字,那就是替罪羊儀式。


當時的人主要是依靠農業和牧業生存,依靠農業的人可能會在某一年遇到天災,收成欠佳;一個人去打漁,但是總打不到魚……


那個時代是沒有科學的,無法解釋這樣的問題,于是,人們會試圖用一種黑魔法去解決問題:


人們往往會找到一個人或者一個動物為這種災難負責,這個動物或者人可能會被驅逐,也可能會被殺死,通常會是山羊,因為山羊的犄角很像神話中的魔鬼。


原始人通過舉行這樣的儀式,來獲得心理安慰,雖然它不具有科學性。


圖片

埃及一座距今4400年的墓穴內的壁畫|來源:ABC


在替罪羊的儀式中,

有兩個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它找到一個陰影,通過這樣的儀式祛除了這個陰影,集體的壓力減輕了,集體重新變得團結;


第二,如果大家懷疑在集體中存在惡魔的替身,大家便會互相懷疑,造成不信任感,而替罪羊的出現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


這兩種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在現代社會,這種儀式也會出現。希特勒宣揚他的信念過程時也是完成了替罪羊儀式。


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的表現就是這樣的過程:首先找到猶太人作為替罪羊,然后希特勒通過投射的機制,通過分裂的方法,把惡投射在猶太人身上,而自己是完美的。


圖片


回到偏執的主題,總結兩點:


1.偏執是集體的問題,而不是個體的問題,并且反映在歷史當中,因為歷史本身就是瘋狂的、邪惡的,所以才會存在偏執;

2.偏執不僅僅是醫學上、臨床上的問題,更是一個道德問題,因為它涉及到惡,我們每個人都有惡的一面。


剛才我們提到的希特勒,可能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他痛恨別人、反對別人,偏執是一種反心理學的機制,因為它總是將內在的惡投射在外部。而心理學要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外部的問題,還有內部的問題,偏執不會讓我們看到自己內在的惡,而是將這個過程簡化為將所有的惡投射在外面。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有一個很有趣的發現,那就是偏執會提高人的社會地位,而像抑郁之類的心理疾病則會影響到人的社會地位。


圖片

我的一位意大利同事寫過一本關于“宗教的啟示與偏執的關系”的書,發現神圣感的獲得,在某種程度上與偏執心理的過程有相同的形式。在精神科的研究中也觀察到了極端的偏執人格的精神結構,發現他們偏執的意念非常深刻,已經成為他們所有意念和想法的奠基石,這樣的偏執類似于宗教信仰的虔誠。


希特勒曾經在自己的書中激情高昂地描述了自己痛恨猶太人的理論,這些理論來自于他的幻覺,他看到了一個窮困潦倒的猶太人,便認定這個人是與他不同的人,他是一個別人,通過這樣的方式便形成了他痛恨猶太人的理論。


希特勒痛恨猶太人的想法已經成為了他人格的奠基石,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這樣偏執的想法是非常深刻的。當這樣的意念已經根深蒂固的時候是不可以被商討的,而且在整個社會體系當中,新聞的傳播會幫助這種錯誤的信念進一步傳播。


圖片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偏執如何影響我們的集體,尤其是在社會不穩定的情況下。比如,在戰爭期間,這樣的偏執就成為了戰爭的規則,因為所有的信息都來自官方或軍方,我們獨自不能獲得信息。在這樣的主導下,人們便會出現偏執的意念,比如你的鄰居或者鄰國便會因此成為你的敵人,這是一種極端的簡化。


歐洲哲學中有一個關于瘋狂的力量的論述:當兩種文化或兩種人群對峙的時候,出現第一個死亡的人的這一時刻是很重要的,當一個人被殺之后,殺人的合理性就會得到確認,會傳播到其它的殺戮行為當中,這些殺戮行為也會被合理化。


在神話當中也能看到類似的例子,特洛伊與希臘發生了戰爭,持續十年,在第九年的時候,有兩個人開始思考這樣互相殺戮到底是為什么,覺得戰爭沒有必要,就結束了戰爭??墒?,后來一個弓箭手殺掉了這兩個人中的一個,戰爭再次爆發。


我們可以看到,在群體當中,偏執是非常容易被引發的,局勢本來是平衡的,突然失去了平衡,這種時刻就很難再恢復平衡了。


圖片


往往在集體偏執的引發與終結的過程中,信息傳播的渠道是很關鍵的,它既能夠幫助我們終結偏執,也能幫助社會去傳播偏執。當集體的偏執發生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批判精神。


在西方有一個很重要的時間點——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用印刷術去傳播各種各樣的信息,這可能是西方最重要的一次革命,信息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傳播。


上個世紀初,信息通過紙質的媒介來傳播,后來又出現了其它的傳播方式,可以看到媒體是如何從個人化的媒體變成大眾的媒體。


通過簡單的媒體,信息傳播的范圍較小,而當更高級的信息傳播方式出現后,信息被很多人接收到,信息在轉變為大眾信息的過程中不斷地被簡單化。


圖片


19世紀,美國開始出現大范圍傳播的書籍與報紙,報紙的印刷變得簡單,信息越來越簡化,標題越來越簡短,最直接的簡化方法就是在標題中寫下人的名字和事件。替罪羊儀式出現了,助長了偏執想法的蔓延——讀者是無辜的,而報紙上出現的人要負責。


以歐洲為代表,在上個世紀的上半葉曾經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在那個時代,偏執的意念是非常堅定的,我稱它為“硬偏執”時代,上個世紀的后半葉我稱它為“軟偏執”時代。偏執仍然存在,表現在報紙以一種夸張的方式報道犯罪,讓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好人,其他人是壞蛋。


圖片


今天的伊斯蘭恐怖主義,在歐洲已經殺死了200個人,也許這個數字在人們看來是非常多的,但事實上還不如歐洲一個星期交通事故死亡的人多。人們注意到恐怖主義,因為這種犯罪是可以被偏執化的,能指出罪犯在哪里,而我們是無辜的。


更為嚴重的環境問題和污染問題使更多人受到了威脅,卻沒有受到媒體大量的報道,因為這是更復雜的問題,是難以變得偏執的一個問題,也很難為這兩個問題輕易找到替罪羊,幾乎每個人都在使用汽車,每個人自身都需要為這兩個問題負責。


注:文章轉自公眾號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


2021-03-18 2021-03-18

藍皮書報告 | 《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現狀》: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掌握不足,心理健康技能運用需提高,家庭環境影響明顯 

青少年心理健康關系到民族的未來健康發展,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青少年群體在學習、適應環境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壓力增大,呈現出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率和心理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的趨勢。
為改善這一狀況,心理健康領域內的學者們建議從提升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素養入手。心理健康素養是指人們綜合運用心理健康知識、技能和態度, 保持和促進心理健康的能力。我國《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0%和30%”。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我國第二本心理健康藍皮書,書中專題報告了《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現狀》,研究結果進一步顯示:改善國民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應該從孩子抓起,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對于國民整體的心理健康促進工作更為緊迫,更具有長遠意義。微信圖片_20210318133736.jpg


2020年4月至8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評估與發展中心對山東、河北等29個?。ㄗ灾螀^、直轄市)近3萬名10-19歲的青少年開展了一次心理健康素養調查研究。重點考察了心理疾病的預防、心理疾病的識別、心理疾病的干預與治療、家庭教育與保護、自殺預防5個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識,人際支持、認知重評和轉移注意3種情緒調節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的意識和專業心理求助的態度。
從報告的總體來看,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水平穩中有升。總達標率為14.24%(2018年全國居民調查基線水平約為10%),其中,心理健康知識、技能和意識的達標率分別為20.4%、65.6%和92.3%。
結果表明,大多數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識較好,能夠重視心理健康,也初步具備了心理健康知識基礎,平均能夠對60%以上的心理健康知識做出正確回答。60%以上青少年能夠初步使用一種情緒調節技能。當自己出現心理問題時,30%以上青少年肯定會找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當家人或朋友出現心理問題時,50%以上青少年肯定會找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這些均表明,我國青少年具有一定水平的心理健康素養。
但是,報告中的研究結果也呈現出了一些問題,啟示我們在將來心理健康促進工作中予以關注。


1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是制約心理健康素養提升的短板



報告中指出,青少年對一部分心理健康知識題目的正確作答率很低。
例如,題目“抑郁癥服藥好轉后,可以自己一邊逐漸減少藥量一邊觀察”,作答正確的人數不足四分之一,這會對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治療產生負面影響。
再例如,題目“決定了要自殺的人是不會告訴別人的”的作答有近80%的人群都沒有掌握。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自殺想法的人在自殺行為實施之前,幾乎都經歷過掙扎、猶豫、求救、失望,會有一些預警或求救信號,這是發現和預防自殺行為的機會。當人們不了解這一知識時,就可能會忽略身邊人發出的預警或求救信號,從而錯失挽救生命的機會。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結構的不平衡性,提示我們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科學普及的重要性,而且要針對青少年所面臨的各種心理健康風險問題,多角度、多渠道地進行知識普及。



2
青少年心理健康技能的學習與運用值得關注



報告中指出,雖然半數以上青少年掌握一種以上基本情緒調節方法,但是更傾向于運用轉移注意來解決困境。盡管人們對某件事情過分焦慮時,把注意力轉移到令人放松的事情上可以有效緩解負性情緒,但是,這種方法適應的情境是有限的、暫時的,單一運用這種方法,并不利于真正克服焦慮。
相對而言,認知重評和人際支持是更有效和更持久的情緒調節方法,然而,青少年們卻運用相對不足。
這啟示我們,向青少年傳授更多的預防與緩解情緒問題的技能,并加強在日常學習生活的實踐運用,也許是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更為根本與長遠的工作。



3
高年級階段青少年的專業心理求助態度亟待重視



報告中指出,隨著青少年年齡、年級的提高,專業心理求助態度逐漸變得消極,高中生的專業心理求助態度顯著比初中生和小學生更消極。同時發現,青少年專業心理求助態度受抑郁的負性影響最大。
這一發現警示我們: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等很大的學業壓力,是抑郁情緒等心理問題的高發期,這也可能導致他們求助態度更加消極。這種負性循環,將會加大青少年心理問題惡化、無法及時干預和治療的風險。
對此,一方面社會、學校和家庭應更為積極主動地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工作,主動地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主動地消解他們的認識誤區和困擾,主動地幫助他們及早發現、識別和干預心理問題;另一方面,提示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要從低年級抓起,孩子們遇有心理問題時,越早向專業人員求助,越容易生成這種有效解決心理困擾的經驗,到了高年級也會更愿意以專業求助的方式解決問題。



4
家庭環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的影響不容忽視



報告中指出,無論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識,還是專業心理求助態度,都受到家庭因素的重要影響。父母的文化程度越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越低。青少年在遇有自己、家人或朋友出現心理問題時,是否愿意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受經濟狀況、父母之間關系影響很大。經濟狀況差,父母關系不好的家庭,青少年的專業心理求助態度也更消極。
這些發現進一步提示我們,在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的同時,還要關注青少年所處的家庭環境,以及學校、社會環境的多重影響作用。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素養,作為父母還要從改善夫妻關系、家庭環境等方面做起。


相關鏈接:
1.《心理健康藍皮書》發布會成功舉辦
2. 圖解 | 國民心理健康狀況如何?
3. 藍皮書總報告 |《2020年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現狀、趨勢與服務需求》:意識增強,表現樂觀,需求多重,但地區和人群差異明顯
4. 藍皮書報告 | 《2019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不同年齡不同職稱存在心理健康水平差異,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多樣
5. 藍皮書報告 | 《2020年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異,工作-家庭沖突影響工作倦怠
6.藍皮書報告 | 《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年際演變》:穩中有降,抑郁檢出率平穩,九成孩子睡眠不足
7.藍皮書報告 |《2020年廣東地區產業工人心理健康與生活滿意度調查》:整體狀況良好,關注自我調節、教育孩子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知識
8.藍皮書報告 |《2020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需求》:心理健康意識較強,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技能,但仍有待提高


想咨詢 約客服 找專家
成在人线午夜福利无码_日本强伦姧人妻久久影片_国产成人亚洲欧美91_老宋翁熄高潮怀孕